公 示
经学校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三重一大”集体讨论,教代会听取候选人事迹民主评议后研究决定, 拟推荐袁本超、沈维艳老师为参加 2024 年奉贤区教书育人优秀园丁交流展示活动候选人。现将候选人 基本情况公示如下:
袁本超,男,1978 年 7 月出生,群众,本科,上海市奉贤区庄行学校美术教师,区特长名师。 典型案例:
传承非遗梦想,点亮美育的希望之光
在水韵悠长的庄行学校,精美的剪纸和土布贴画作品装饰着校园长廊,充满了文化气息。剪艺教室 里,美术教师袁本超正以一颗炽热的心,带领着学生进行着创作。这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更 在无形中传承了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在这个相对偏远的小镇里点亮了美育的希望之光。
2002 年 6 月,他第一次踏入这个水乡古镇,就被那些古老的建筑、流淌的河水、静谧的巷弄、有趣 的民俗所吸引。到了学校, 更发现到孩子们尽管一直缺乏专业美术教师指导,却仍然对艺术有着浓厚的 兴趣,一张张稚嫩的作品与期待的眼神饱含了对美术学习的渴望。于是, 暗暗下定决心要在这里播下艺 术的种子。为了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艺术的魅力。他带领学生漫步在古镇, 引导他们用心去观 察那些岁月打磨的青石路板、雕花窗棂、飞檐翘角,感受其承载的文化底蕴。在乡村民俗馆里观摩土布 的织造技艺和染色工艺,品读着经纬交叉背后的丰富文化内涵。在庄行暴动烈士纪念碑前寻访那段荡气 回肠的红色往事,追忆舍身取义的革命英雄。以此,将这些生动的素材引入到美术课堂中,精心打造了 特点鲜明的剪艺特色课程。
如以“非遗刻纸画英雄”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剪纸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历史、 感受英雄、传承文化。以每人都是艺术家为目标,鼓励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带领他们通过看、 演、画、刻、编等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同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创造性,不 断进行科技赋能,剪纸软件、APP 和激光切割机应用等,学生们以数字剪纸进行着文化传承。经过一段 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的剪纸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的剪纸作品, 如连环画 作品《庄行暴动英雄故事》、《英雄李主一的故事》、《北宋突围》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学生们的 艺术才华,更传达了他们对红色文化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同样, 对庄行土布的传承与创新也成为了学生 们课内外喜爱的活动,与劳动教育、科技活动相结合。从一颗种子开始到土布文创产品开发,深刻体验 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这个完整的实践活动进行中, 许多学生成了能工巧匠,可以纺纱织布、能够剪贴 缝纫。学生巧手创作的精美土布贴画作品和香囊、玩偶、布包等文创产品传播于世界各地。
同时,他积极组建了冷江雨巷剪艺工作坊,经常放弃休息时间,在课后服务与乡村少年宫活动中进 行辅导并组织学生们参加各种剪艺比赛和展览活动。学生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意脱颖而出, 屡 获佳绩。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中获得实践工作坊一等奖,学生张梦琪、杭可馨、 孟雨晴等在上海市学生艺术单项赛、上海市学生艺术展中获得一等奖等,这些荣誉不仅为学生们带来了 自信和动力,也促进他们用实践创新踏入艺术之门。其实, 在这些活动开展和成绩获得的背后,是大量 资料的收集与材料的准备。其辛勤付出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赞誉和认可, 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成
为在区域内具有影响力的特长名师。对此, 也激励他保持了自己的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教师的责任和 担当,点亮孩子们的艺术梦想和文化自信。
沈维艳,女,1984 年 1 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上海市奉贤区庄行学校政教处副主任、小 学语文教师,区骨干教师。
典型案例:
做真人 育真人 真育人
从事教育事业 13 年来,她深受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思 想的影响,在教书育人上下“真”功夫。
一、保持热爱,用真情育人
义务教育阶段,就像老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允许选择生源一样,学生也同样无法自由选 择老师,当孩子胆怯无助,任性犯错,甚至迷失人生的方向时候,如果能遇到一位好老师,无疑是幸运 的,她总是希望,自己是那个给孩子带去幸运的老师,做孩子心灵成长的引路人。
本学期,她所任教的一 1 班转来了一位特殊的孩子,孩子的父母在上海忙于生计,她从小和年迈的 奶奶一起在河南偏远的农村生活,她之前就读的那所小学,一个班只有 6 个孩子,全校都没有几个老师。 在这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长大的她,敏感多疑、孤僻内向,极度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新的环境,对 她来说充满着陌生感和挑战,进校的前一个月,她几乎是在每天反复的哭闹,逃跑中度过,沈老师看在 眼里,急在心里,约班主任张老师一起去进行了家访,听到孩子的妈妈讲述着在上海打拼的艰辛,孩子 的爸爸一边卖水果一边上自考成人大学的坚持,希望能通过努力留在上海,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沈老师为之动容。当说到孩子的情况时, 这位坚强乐观的妈妈竟无助地流下了眼泪,甚至萌生了让孩子 休学的念头。那次家访对沈老师的触动很大, 她希望用耐心、包容和关爱, 为这个处于至暗时刻的家庭 带去一束微光。她一边宽慰孩子的妈妈再多给孩子一些时间,一边鼓励孩子的奶奶来陪读,中午的时候, 她总会留心帮奶奶也准备一份午饭,经常和奶奶拉拉家常,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她包容孩子反复的坏 情绪,及时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渐渐地,孩子哭的次数少了,也有了新的朋友,经过大半个学期的适 应,现在,孩子已经能独立进校上课了,孩子的奶奶在校门口看到沈老师,拉着我的手说: “老师,你 真是个好人。你们几位老师都是好人。”沈老师用她对孩子的一颗真心换得了家长的信任。
二、笃学慎思,用真学问教书
有一句话说得好:“我们拿着过去的认知,来教育现在的孩子,是无法培养出面向未来的人才的。” 沈老师深以为然,因此,她时时提醒自己:教育是一生的事业,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我必须永不停止学 习的脚步。
她一边深入教学一线,积累教学经验,一边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笔耕不缀, 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在研究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并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 践,提高教学质效,为给孩子一杯水而不断地给自己蓄水,为培育适应未来发展的国之栋梁,尽自己的 一份责任,坚定地做以奉献“小我”书写强国“大我”的行动派。
三、大胆实践,教给学生真本事
在教导处的几年里,她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带领小主综课程项目组的老师们摸石头过河,开发 了“花米宝贝成长记”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学校的小主综课程作为市级试点校,这三年里,取得了丰
硕的实践成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向优,辐射引领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 沈老师带领老师们大 胆实践,带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大课堂,发展自我、了解自然, 关注社会,在真实的情境中去学习、 去探索,去解决问题,教学生学会学习,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时代的发展中, 以不变应 万变,培养和激发了学生胸怀家国、服务社会的远大志向。
未来,她将继续捧着一颗真心,坚守三尺讲台,在祖国筑梦圆梦的征途上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公示期:2024 年 5 月 23 日--5 月 27 日(3 个工作日),如对公示对象有情况反映,可在公示期间通过 来电、来信、来访等途径向学校党支部反映,联系电话:021-57466016 、021-57466324;联系地址:上 海市奉贤区庄行镇中学路 15 号校长室、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河南街 61 号校长室。
上海市奉贤区庄行学校党支部
2024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