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教师怎样写研究论文

发布日期:2017-10-20 15:36:09   来源:庄行学校-教导处

所谓撰写科研论文,是研究者在对自己所从事的研究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总结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表达形式和恰当的文章组织结构,采用科学而确切的语言来完整表达自己研究过程及成果的这样一种认识活动过程。独立完成这一任务的能力,是广大 教师都必须具备的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而这恰恰又是教师普遍欠缺的能力之一。


左右为难——教师害怕动笔的原因解读

现实情况是许多教师对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存在着畏惧心理,他们不害怕做,也可以口头介绍,就是怕写。教师害怕动笔,看起来似乎是由于懒于动笔或不掌握写作技巧,但实质远非如此。科研论文的质量好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首先取决于研究工作本身,研究的题目是否有价值和研究工作做得如何。另一方面,报告的质量还取决于教师分析综合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专业知识的深广度以及对教育实践的熟悉程度。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要善于表达,教师要能简洁明了地反映研究过程,全面地分析、归纳研究资料,正确地概括和总结研究结果,对研究结果展开周密的讨论,并得出科学的结论。所以能否写出一篇好的教育科研文章,是教师专业理论素养、研究实际所达到的水平、思维能力和写作技能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反映。 要让教师学会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归根结底是要帮助教师解决好论文写作中的两大主要困难或障碍,解决好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的问题。

1.不会整理加工一一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探索之后,教师心中已积累了相当多的素材:经过理论学习和研讨后所形成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在研究实践中自己不断遇到的问题、经过反复思考后所采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自己的种种感受;在研究和实践后所取得种种外显和内隐的效果以及自己的某些重大顿悟。这时,教师觉得要让自己说些什么并不难,问题 是那么多原始、零乱、实践性的素材,如何寻找到一个确切的主线和某些有效的理论, 对这些素材进行筛选、提炼、归纳和总结,才能形成自己的理论见解,成为有足够理论支撑和研究事实依据的理性表述,更好地揭示自己课题研究的主导价值。教师怕的并不是没有东西可写,而是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不知道怎样挑选、整理、组织、归纳,才能去除掉研究中无用的、关联不紧密或非本质的部分,把自己研究中最关键、最核心、最精彩的部分挑选出来并经过思维加工,形成深刻、简洁,得到理论和事实支持的研究成果并在有限的篇幅中呈现给其他的读者。

2.不善于写作一-不知道该怎么写

教研论文是有着严格要求的,教师在文章中要完整、深刻地反映自己的研究全过程,既要写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又要完整地反映自己研究初始的思考和研究中的有序 操作;既要为自己的研究确定主导的研究价值,又要讲清研究的方法安排及理由,归纳提炼出研究成果并科学地表述,这本身已是十分困难的事。由于教师的研究课题所解决的问题层次、立意不同,目标要求各异,研究的方法相差悬殊,探索的深度和所获得的成果又不一样,研究成果的表述带有很大的个性化特征,很少能参考比照或借鉴模仿,这一切都无不增加了教师写科研论文的难度。所以即使教师通过研究讨论,已经大致明确了要写些什么,他也还有怎么用语言文字把要想说的内容有条理地表达出来的难关要攻克。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的这两大难点又在互相影响着,"没有内容"增加了写作的难度,而"不会写作"则更易感到内容贫乏空虚与无从选择,无法把握。


善思勤写一一教师冲破障碍的成功之道

怎样才能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水平?由于研究的条件和情况各不相同, 水平参差不齐,目标不一,加上采用的文体和要求各异,因此,各人所面临的问题和解 决的办法并不相同。在这里只能就最基本的两大方面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

1.学会对研究成果的提炼和升华

教师不会写教育科研论文的首要困难是不知道在论文中该写些什么。纵然拥有大量的素材,却不知道怎样整理,更不会按一定的理论把所有的素材加以归纳提炼,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然而最终决定文章质量的,首先是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所揭示的深刻道理。要让教师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帮助教师懂得怎样去寻找和确定自己所要表述的观点和内容。因此,教师必须学会总结和学会提炼升华。 总结是教师对自己已经进行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全面回顾和深入反思,是开展教育研究活动的重要形式。指导和帮助教师学会总结,对帮助教师学会科研,完成论文撰写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完成研究后,教师为了撰写科研论文,就需要从两个方面去考虑。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的,认识到这既是课题研究完成的重要标志,也是教师提高自己的重要机遇和十分有效的手段,明确了总结的意义,教师才会不怕困难积极投人。同时,要帮助教师始终紧紧地围绕着自己研究的初衷,围绕着自己的研究过程,从所进行的研究实践去总结,从自身所作所为中寻找研究的价值。在此过程中,还必须十分注意总结的程序和形式,在实事求是观念的指导下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成果。

有时候,教师通过对自己研究工作的整理和总结,对自身所采取的研究措施和所取得的成绩已经理出了头绪,可以罗列出很多具体事实,也能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或想法。但总感到这些认识流于一般,缺少震撼力。这时教师所面临的任务是,怎样对自己研究和所获得的成果在归纳整理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提炼升华。根据课题研究的主导价值从已有的素材中抽取并提炼出合乎规律性的认识,找出自己整个研究中最有 价值的部分所在:是理念的更新,还是研究方法的创新运用;是得出了某一新的认识并从理论上作出了分析,还是在实践操作上有所突破。将这些有价值的内容用自己的 语言作出科学、严谨的表述,成为自己的独特见解,形成属于自己的研究成果。

在总结并提炼、升华出自己的见解、观点后,还必须以这样的见解和认识为主线来整理自己的研究工作。通过适当的删除、浓缩、合并和突出重点使自己的研究工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使各个部分间形成合理的关系,整个研究成为完整的系统,达 纲举目张的程度。只有这样,总结工作才算完成。

2.掌握写作的格式和技巧

有了那么多要表达的内容,要恰如其分地把它表达出来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还必须了解写作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写作的格式和技巧,才能写出一篇好文章。为此,教师需要从三个方面去提高自己。

了解教育科研论文的基本类型  什么是论文,许多学者虽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多种的阐述,但并未形成一个共同的、公认的概念或说法。我们认为,以论文所表达的内容是否具有实践的基础,是否经过实践的探索和检验为标准,可以将论文划分为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两大类。

学术论文是指站在一定的教育理论高度去观察和分析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内带有普遍学术价值的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思考后,采用思辨方式将材料经过逻辑加工后所形成反映自己新观点的文章。这种介绍自己新见解、新理念、新认识的文章可称之为学术论文。而中小学研究人员在教科研活动中为了检验某个教育理论或某种假设,进行相关的实践探索,如实地描述记录研究过程和获得研究结果后所写成的书面报告则称之为中小学的研究报告。它包括了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个案研究报告和成果推广报告等多种形式。而不同类型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格式和写作要求并不相同。因此,教师在着手思考怎样撰写文章时,必须首先明确自 己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文章类型,作出正确的选择。

把握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和基本要求  各种文体的文章有各自不同的写作格式和要求。根据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实际情况,学术论文、实验和调查报 告以及经验总结是最经常使用的几种文体。因此,指导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论文,主要 要求教师学会这几种文体的撰写。除了以上论文写作格式外,目前还有教育案例的写作形式,受到广大教师欢迎,。

不管撰写什么学术论文,它总是在对一定的问题表述自己一定的认识,文章也必定是以一定的问题为主线来展开。一般包含这样四个部分:我想研究(或解决什么) 问题;我为什么要研究(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当怎样去研究(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怎么样了。这样的文章主干,必然规定了文章表述时的基本格式和各部分需要表述的基本内容。作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认识,背景及擅长,从中选择若干并加以精心组织,既突出重点又顾及其他,构成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写作并没有固定的方式,其结构排列也没有固定的程序,可根据作者自己的爱好来自行安排,只要观点鲜明逻辑通顺,意思清楚,便能成立。这样,既表现出每篇文章不同的文采,又避免了文章简单雷同的弊病。

研究报告的种类很多,最常使用的是实(试)验报告,调查报告和经验总结。一般来说,研究报告主要由以下七个部分组成:研究报告的题目、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方法、介绍并分析研究结果、有关问题的讨论、简短的结论以及参考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题目应力求简练、明确、完整;问题的提出要介绍课题的背景即研究的现实意义,要介绍本研究课题的主要思考方向,要提出研究的假说; 研究方法的交代要具体,要把研究对象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研究时间、条件控制等问题表述清楚;在介绍分析研究结果时必须强调选用最有代表性的数据,要充分运用数据来显示所收集的信息。定性和定量分析要统一;在问题的讨论环节既要对研究结果作出讨论,又要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利弊得失进行讨论,对所用研究方法及发现的问题也可如实地提出来讨论;报告的末尾列出的参考资料要写清楚篇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注明页数,以使他人查阅。

遵循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  要把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变成研究成果,需要经过思维加工和文字加工,这是一个再创造。为了确保这一过程的科学和有效,就要遵循一定的操作程序,这样才能使写出的文章像个样子并达到一定的水准。 不管是写学术论文 还是写研究报告,其撰写时的基本程序都应是:拟订提纲→撰 写初稿→反复修改,其中尤为关键的是拟订好写作提纲这一环节。

·拟订提纲  提纲是为撰写论文所搭建的构架,是写作的思路和未来文章的蓝图。拟订提纲的过程是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进行全面回顾总结的过程;是以某一分类标准、特点或问题作为主线来组成一个富有逻辑说服力的论述体系的过程;也是对材 料进行必要的取舍增删,并对文章的中心思想、篇章结构、文章层次、表达重点、文字使 用作一个通盘考虑、缤密安排的过程,它对写好文章的意义无疑是重大的。拟订提纲的过程是作者清理自己思路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学习、再思考的过程,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总结水平。先拟提纲再写文章有利于今后的修改,也有利于向他人请教。列出提纲后,文章的写作就有了思路,无论是自己修改还是向他人请教都变得比较容易,即使不成功需要推翻重来,写作也比较方便。所以教师必须先列提纲,后写文章。做到不列提纲不动笔。

注意抓好几个重要环节  教师论文写作时在题目的表达、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结构的安排以及语言文字的使用中都必须注意避免各种错误。

题目  是文章的名字,是文章内容的集中表现,展示研究者的目的意图,体现了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研究的方法,并且给人以强烈的第一印象。因此,怎么估计题目对读者的作用都不为过。一般来说,文章题目常存在的主要问题:题目反映的不是教育科研的内容;题目反映的研究内容似有误导;题目的中心不突出、不鲜明;用体会感想作为题目,降低了论文的学术水准;用词不确切、不简练;研究的侧重选择不当。要使文章的题目对全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必须纠正以上问题。

内容  文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中,教师必须避免的问题主要有:

内容不全  仔细分析现今许多教师所写的论文,不难发现,他们只是在阐述一个问题,即我是怎么做的,怎样具体操作的。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我的做法与目的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能取得成效等却很少提及。许多教师在文章中,往往是在一开始只用十行八行,二三百字便把以上这些理性思考都简单地打发了, 然后话锋一转,详细介绍起自己是怎样操作的。这类文章从内容的角度分析,往往非常偏窄,注重于讨论一些局部、具体的问题而缺少做事的目的性和比较充分的理由。 整篇文章易使人产生层次不高的感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文章的题目、标题与实际阐述的内容不相吻合  在具体展开时,作者选择的内容与题目发生偏离,使内容与标题相脱节,事实和材料不能起到解释和阐明自己观点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修改文章就是比较麻烦的事,只能重新选择事实和材料,构成切合主题的内容,或者将题目和标题作重大修改以符合事实、材料所反映的客观现实。

·关键概念表述有误  不管是学术论文还是研究报告,每篇文章总有一些关键 性的概念,整篇文章实际上是围绕这些关键概念展开,并以这些关键概念作为基础来讨论问题的。这些关键概念如有错误或表述不全不当,整篇文章的逻辑基础都会随之受到重大影响,甚至发生动摇。因此谈到文章中的内容问题时,关键概念的表述便始终是一个十分基础而关键的环节。

·罗列事实,线条庞杂,不能有效地抽炼出自己的基本观点或做法教师在写作中往往会罗列一大堆事实,但不能加以整理和整合,导致内容虽然丰富,但头绪太多, 线条庞杂,有使读者摸不着头绪之感。而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作者对自己的材料、事实没有作精心的整理和归纳、概括,不能从众多的内容中提炼出其中的精华,形成能反映个人见解或做法。

·内容繁琐,缺乏新意  这是写作中的通病之一,有的文章虽然很长写得也很准确,但总使人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虽长篇大论,却又不知道 究竟想说明什么问题,读了等于没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作者缺少自己的新见解、新观点、新材料。当然也往往伴随结构安排的合理性问题。

结构  作者根据文章的主题和体裁要求对材料所作的取舍和所作的内部构造就是文章的结构。它是由主题决定的,又是为更好地表达主题而服务,是用以支撑起整 篇文章按一定逻辑顺序排列的理论和事实的阐述。因此,文章的结构反映了作者的认识和构思,是作者想法有条理有层次的设计安排和作者意图的体现。文章的结构严谨、清晰与否反映了作者对主题认识和把握的深刻程度。要写好一篇文章,必须仔细 地考虑其内部结构问题,在撰写科研论文时,在这一问题上的错误常表现为:

·通篇文章无标题  科研论文要求文章必须有标题,特别是对初学者和不经常写作的教师来说,由于写作的思路不清楚,驾驭文字的能力又不强,再不列提纲就往往会使自己对文章失去控制,离题万里。

·整篇文章的标题序号混乱  除了文章没有标题的写法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整篇文章的标题混乱,在文章的起始部分并没有列标题,尔后不知怎么忽然在中间开始冒出了一些标题,而这些标题又十分混乱,前后窜用看不出相互间有什么逻辑或理论的联系。

·提纲与题目所规定的主题不符  这也是在写作中经常出现的弊病。通览一些 教师所写论文,常会发现文章全文所说内容与标题大相径庭,甚少关联,使人读后不得要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在写作时,未能根据题目形成一个合理的写作提纲。

·文章的文体与写作的格式不相符  文章的题目决定了文章的类型,而各种类 型的文章相应都有约定俗成的一些写作格式。如果文章的类型与文章的写作格式不相吻合,就会显得十分别扭,读起来就有不通顺的感觉。因此,在考虑文章的篇章结构时,还必须明确自己的文章属于何种类型,选择与其较为合适的写作格式,容易收到较好的写作效果。

·提纲缺乏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  这种情况常与教师习惯的写作方式有关。写作时由于对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对自己所要表述的基本意思又缺乏归纳整理,往往感到没有东西可写。这时,教师便很自然地会形成能写什么就写什么的状况。这时往 往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想到哪里,写到哪里。造成提纲缺乏严密的内在联系的另一 个重要原因是作者写作时对自己的角色地位不太明确,文章中其身份、角色经常游移 不定和跳跃式转换,这就不能不使人感到困惑,无从把握作者究竟是以什么身份在思考,用什么样的口气在说话。在这样的情况下,文章的思路必然混乱,结构缺乏逻辑性。

3.在不断的写作实践和反思中感悟写作之道

要提高科研论文撰写能力,除了不断地动笔练习和善于反思总结之外,没有其他 的路可走。实践证明,撰写论文的能力靠昕报告和看书是提高不快的,想要学会构思 和掌握写作的技能技巧,都只有靠实践,即在大量的写作实践有所体会的基础上,不断 进行总结反思,逐步形成自己的心得,累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可能产生顿悟。这时, 就会感到得心应手,写论文就不再是什么可怕的事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