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登陆
课程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土布贴画 > 课程研究 > 正文
《依托土布贴画传承非遗文化,推进美术课程单元化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发布日期:2017-09-24    发布人:庄行学校


                                       庄行学校 袁本超

自从我们选择课题实施以来,我们坚持教学与教研合一,课题组适时开展教研活动,围绕课题制订计划,有目的、分步骤开展专题研究,让教师带着课题进课堂,将研究专题落实在课堂,教师在教学行动中研究,在教学研究中行动。

 

一、课题开展情况

第一阶段 20166月至20169月的准备阶段中,不断加强业务学习

课题组多次进行交流,确定了研究选题和努力方向,特别是上海市艺术教育名师,美术教研员徐韧刚,课外辅导专家何球红等,依据专家眼光,多次对我校校本课程实施给了中肯建议并指明了方向。他们以中学美术核心素养角度,分析了奉贤以及庄行地区的特色资源,要与土布贴画形成资源整合,丰富艺术形式和提高学生审美以及实践创造能力。袁本超也参加了奉贤区的校本教材南京东南大学培训多动,聆听专家高屋建瓴的理论讲座,也有南京地区特色课程教师的交流和课堂观摩等,都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拓宽了眼界,初步形成了课程开发思路。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课题组成员更新了观念,提高了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了学校科研氛围的形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质,促进学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利用暑假假日小队活动等,发动学生参观庄行民俗地,了解庄行土布的起源、发展以及织染技艺,感受土布素净的色彩搭配与变幻的图案背后,所蕴含浓郁的乡土感情,孕育着美好的艺术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利用“花米庄行”乡村少年宫活动和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等,开展兴趣组活动,探求学生的兴趣所在和创作辅导模式的尝试,产生一批优秀作品,形成作业积累,为课堂教学等提供了优秀范例。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6.10-至今)

1、以美术课堂和剪艺课堂为阵地,单元化学习内容与美术教材的教学思想相结合,做到源于教材,发展于教材”。根据学科特点,剪艺课堂中学生对土布知识和制作技艺等基础上,合理按照各个年级教材内容和课程特点,进行了单元化课程学习,形成了单元化学习方案。比如六年级第一学期中,以《漫步美术天地》欣赏内容开始,让学生领会大师作品,了解了贴画和综合材料装饰的特点,并初步尝试以梵高的作品作为临摹对象,展开单元化学习方案。探求大师创作的过程,点、线、面在画面的构成规律所产生节奏感与韵律,色彩的基本知识与搭配。这样“做中学”,老师成为了学生的陪练者与顾问,以学生为主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七年级选择《水乡风情》,覆盖了美术教材中《画面中的空间》,《绘画色彩的表现》,《展示我们的成果》等内容。八年级则选择了《感受戏剧》,感悟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学生竟然想到了把剪纸和土布贴画结合的样式,浓浓的中国味油然而生。每个单元化学习方案背后,都是学生对课程的深入探究,也是对既往美术知识的复习,也是在实际应用中的解决。基于课程的完整性和趣味性,这种单元化学习提升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深受学生喜爱,取得良好效果。

2、以乡村少年宫土布贴画活动为依托,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发挥了自己的充分想象力。土布贴画单元化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做充分的课前预备学习和有效的课后延伸拓展,而课堂四十分钟则是整个学习活动的华彩乐章。新课程标准提倡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创意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真正体验主题式学习活动的本质和乐趣。

3、进行土布与其他乡土资源的融合探索,加强了创造性能力培养。比如麻绳、麻布、首先反映的是综合材料绘画的时代特征,也就是当代性;然后是平面与空间装饰的结合;最后是土布贴画与综合材料装饰的融合。

二、课题成果

经过一年的实践等,也初步形成了一些心得、成果和成绩。

1、课程得到学生的喜爱。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我们逐渐摸索到一套行之有效的土布贴画教学方法。注重以单元化学习方式下,引导学生去亲身感受和体验、创作。制定单元化美术学习活动过程是探究实践的关键。以《京剧人物》为例,我们采用协作型学习的活动方式。一般步骤为:

(1)师生共同确定主题。主题的设定要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这样可以为学生留设一个巨大的创造空间和选择空间。我们在表现京剧过错的大主题背景下开拓和更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让学生通过书籍、网络、实物,各种渠道了解有关戏剧的全面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共同设计多样化的适应不同学生能力水平和兴趣的小主题。如借鉴水墨京剧人物、Q版戏剧人物、京剧人物玩偶等。

(2) 自主筛选内容。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个人特长、兴趣趋向,自主确定创作方向,充分尊重了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

 (3)自由组合活动小组,确立小课题。每一次的主题不同、兴趣点不同,学习同伴也不相同,“人以题聚”,组成了不同方向的团队,各团队还有确立小课题的自由度。特别看到部分平时课堂表现落后的学生也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为了主题忙上忙下和发表自己意见的时候,体会到美育的价值。

(4)设计活动方案。包括活动流程的安排,活动方式的选择,小组分工,成果汇报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多渠道的综合训练让多种美术创作手法得到了训练提高,提高了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同时,增强了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培养了组员之间的默契度。更重要的是在每一个实践环节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提供的多种选择和不加限制的前提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也就会浓厚而持久。

(5)准备材料工具。包括收集文字资料,准备制作材料,寻求技术指导等。

(6)进行探究实践。这是活动的关键,教师密切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随时沟通,及时指导。除了使用土布外,还限工具材料,方法方式,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选择。学生还创造性的配用生活常见的甚至是废弃的各种材料,运用对比和谐,对称均衡,多样统一等组合原理,发挥想象,大胆创新,尝试探索不同的创作手法,发挥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出自己对“戏剧人物”的理解和情感。

(7)交流展示学习成果。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一种学习成就感,用各种方式对作品进行精心的装裱等。进行了不同形态的作品展示,学生活动节,校园环境布置、活动前静态展示等,学生也写了活动体会,学习建议。

2、经过一段时间的教科研实践,初步形成了校本教材的科目方案和内容框架,编撰了《庄行土布贴画》第一版,共分为五个单元,18节课程。既有庄行土布色彩、图案等基本知识,也有经过实践总结的基本技法,更有单元化的创作主题研究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过渡到风景、人物、卡通等,从而形成阶梯形的教学模式。

3、通过课程实施,我校土布贴画取得突出成果,产生广泛影响力。作品多次作为政府和教育局礼品飘扬过海送到德国、台湾等地。 学生作品《荷塘月色》在上海市科学生活大使评选活动中荣获“科学生活大使“称号,学生黄玉环获得上海市学生工艺单项赛银奖和奉贤区工艺单项赛金奖等。连续获邀参加上海市教育博览会和上海市基础教育一校一品展示活动等,广受好评。罗马尼亚康斯坦察县孔帕纳乡代表团访问我校,观摩了“花米庄行”乡村少年宫的土布贴画等活动,将有利于加强两地交流合作,传播中华文化。《粘粘贴贴  快乐其中”庄行特色项目——庄行土布贴画一文发表于201612月27日上海中学生报一校一品专刊。庄行学校非遗特色网站也已经上线,进行了内容更新设计等等。应邀对帕丁顿学校高中学生进行土布贴画讲座,对奉贤区幼儿园工艺教师进行区级培训。

三、主要经验教训与困难

在课程推进过程中,基于实践经验,也有许多偶得。最初从劳技式贴画慢慢发展到半立体和立体形式,特别是最近,我们发现了许多具有特色的乡土资源,比如麻绳、草绳、麻木和竹编等,在一定创意支撑下,都成为了贴画的材料和载体。而就现在艺术教育和创作的发展现状来看,把多种其他的资源融合了进视觉艺术里面,交叉进行融会贯通,而且现在的艺术创作呈现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不仅仅是丰富了土布贴画创作的形式面貌,同时也快速提高了艺术的表现力。

庄行土布作为非遗项目,资源越来越稀缺。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如何有效使土布资源利用最优化,因为课程实施范围大,特别在单元化课程推进中,多进行小组合作方式。人数多,部分学生对土布乱裁剪,造成很大的浪费,学校备存的土布越来越少,在没有充足的材料和经费的活动下,举步维艰。

每周一节的美术课程在单元化学习中也遇到时间的限制,往往还有期中考试、社会实践的影响,一个单元的学习往往半个学期才能完成,所以实践效率比较低。

、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

随着发展,又面临各种机遇,我们学校即将进行农耕园的建设。庄行土布贴画将作为艺术形式参与其中,探索农艺公园里的装饰布置等,又将会对本课题进行补充和发展。

我们也会按照研究方案中制定的步骤,我们将如期进入总结阶段 总结相关课题研究经验,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整理教学案例、教学札记、学生作品,存档活动记录资料等。

分享到:
相关信息